不止三文鱼,肉类进口供应链也需警惕
来源:
|
作者:佚名
|
发布时间: 2020-09-09
|
793 次浏览
|
分享到:
北京市疾控中心杨鹏6月14日表示,“通过全基因组测序发现病毒是从欧洲方向来的,初步判定与输入性有关。但病毒到底怎么来的,还无法确定。有可能是污染的海产品或肉类,或者进入市场的人通过分泌物进行传播。”目前,北京新发地的病毒溯源还在进一步调查中。掌链在昨天发布的《北京新增病毒源指向进口供应链,新冠病毒毒株基因测序显示来自欧洲,部分三文鱼从挪威等疫区进口》报道,北京新发地的病毒源头指向进口生鲜食品,“全球生鲜食品供应链成为新冠病毒传染链的可能性很大”。
北京市疾控中心杨鹏6月14日表示,“通过全基因组测序发现病毒是从欧洲方向来的,初步判定与输入性有关。但病毒到底怎么来的,还无法确定。有可能是污染的海产品或肉类,或者进入市场的人通过分泌物进行传播。”
目前,北京新发地的病毒溯源还在进一步调查中。掌链在昨天发布的《北京新增病毒源指向进口供应链,新冠病毒毒株基因测序显示来自欧洲,部分三文鱼从挪威等疫区进口》报道,北京新发地的病毒源头指向进口生鲜食品,“全球生鲜食品供应链成为新冠病毒传染链的可能性很大”。
今天我们再把目光聚焦到肉类进口供应链。
众所周知,我国作为全球最大肉类进口国,年进口肉类已超过500万吨,涉及进口来自欧洲、北美洲、南美洲、澳洲等多个国家的肉类及肉类制品。因此,在新冠疫情全球肆虐的当下,不止三文鱼等海鲜产品,从疫区国进口肉类及肉制品安全同样不可忽视!
肉类加工厂如何成病毒“滋生地”
从近几个月美国疫情相关媒体报道发现,肉类加工厂的工作人员,也容易爆发感染。
5月初,美国德克萨斯州确诊患者最多的地方,并不是达拉斯、休斯敦等大城市,而是北边一个比较偏僻的小地方:摩尔县,1.9%的该地人口,都确诊为新冠感染,感染率是德州大城市的10倍。
摩尔县有美国最大的牛肉处理工厂,每天要处理5000头牛。德州的卫生部门,发现在该地的一家叫JBS的肉食品加工厂,出现了聚集性爆发的新冠病例。不过,疫情并没有局限在摩尔县的肉食加工厂。在4月底,美国最大的肉类加工商泰森食品,关闭了两个猪肉加工厂,其中一个在爱荷华州滑铁卢县, 雇佣有2800名工人,但很多人都在请病假。当地卫生部门确诊了182个与加工厂有关的病例,这个数字几乎占了该县总病例的一半。
在5月8号,美国疾控中心发布了一份报告,表明在美国19个州的115个肉类加工厂中,确诊了4913个新冠病例,其中20个患者死亡。这些工厂总共有13万员工,感染确诊率因此达到了3.8%。
这个问题也不只是美国才有,在加拿大、西班牙、爱尔兰、巴西、澳大利亚,都有肉类加工厂爆发疫情的报道。
鉴于肉食加工厂、海鲜加工厂都有可能爆发疫情,感染病毒的员工,确实可以通过接触传染和飞沫传播,将病毒传递到肉制品上。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所造成的,食物中携带着病毒,是一种可能性。
肉食品加工之后,在抵达消费者之前,一般需要经过冷冻,尤其是跨国的长途运输。
那么有人会问,冷冻能不能冻死病毒呢?很不幸,这个答案可能是否定的。
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前首席科学家曾光教授表示冷藏环境可能是适合病毒生存的。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透露,研究人员日常在采集带有病毒的生物样本时,通常都是在低温下保存。
这就意味着,如果肉类食品中有病毒,即便经过长期冷冻保存,病毒核酸检测还是能够查出阳性。
哪些国家的肉上了中国人的餐桌
商务部流通产业促进中心3日发布的一项调查报告显示,受疫情影响中国农产品出口下行压力较大,肉类进口增速加快。
报告显示,一季度中国进口肉类217.4万吨,同比增长85.6%。其中,进口猪肉95.1万吨,增长1.7倍;进口牛肉51.3万吨,增长64.9%。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美国是中国最大的猪肉进口国。一季度从美国的猪肉进口量从去年同期的3.2万吨激增至23.7万吨。